中新健康|加长版“三伏天”到来,三伏贴火了!医生提醒

发布时间:2024-11-14 15:17:19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北京7月15日电(韦香惠 臧赫 实习生 林奕州)入伏第一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三伏贴专区”一大早就排满了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国旺向中新健康介绍,自夏至开放“三伏贴”服务预约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万人通过线上预约。与以往相比,今年预约“三伏贴”的年轻人有明显增多,这表明中医健康养生的理念越来越受年轻人认可。

  图为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贴“三伏贴”  韦香惠 摄

  据悉,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源于其独特的冬病夏治理念。传统中医认为,每年农历“三伏”季节通常为阳气最为旺盛之时,对一些与寒邪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或预防。

  比如,冬天易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小儿、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同时,需符合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据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所研制的防治慢性咳喘疾病的外用三伏贴“温阳化痰穴贴”,基本药物组成为炒白芥子、细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可常温下保存,用时除去衬纸和边胶,直接敷贴即可。

  今年的三伏时间是7月15日至8月23日,又是40天“加长版”,按每10天为一伏计,共有四个“伏”。贴敷时间为每伏任何连续三天均可,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每伏间隔7天。

  杨国旺提示,“三伏贴”有特定的适用人群,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疾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对于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不建议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量出汗,以防药物脱落;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食物;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取下贴敷药物后,可用清水冲洗局部。不要搓、抓、挠局部皮肤,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或涂抹其他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小儿、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宜短,并应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冬病夏治”疗法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接受相关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期间也不能盲目减药、停药,以免导致疾病加重。(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