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36:59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桂林8月28日电(林浩 黄文莲) “现在,农业机械品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不仅运行更加灵活,作业条件也更加舒适,烈日下,我们可以一边吹空调,一边作业,甚至站在稻田边,动动手指头,用遥控器操作。”谈及购买水稻收割机20年来,跨区域农机作业的发展变化,广西桂林市全州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德明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图为蒋德明(左三)指导青年农机手保养农机设备。林浩 摄今年61岁的蒋德明出生于有着“桂北粮仓”美誉的广西桂林市全州县,2004年,曾经学习家电维修技术的他,购买了广西第一台洋马水稻联合收割机,成为广西首先使用现代农机的农民之一,多年来,他见证了广西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
蒋德明告诉记者,当年,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价格要将近18万元(人民币,下同),但自己的积蓄不到10万元,购买如此昂贵的机械,家人都有顾虑。
在当地农机部门指导和相关金融机构的担保下,蒋德明下定决心,贷款9万元购入机械,成为一名跨区域水稻收割农机手。
拥有自己的收割机后,蒋德明兴奋不已,凭借之前掌握的家电维修知识,他深入钻研收割机的内部构造,学习农机维修保养知识,碰到机械故障问题,总能自己修理。
每到水稻成熟的农忙时节,蒋德明便和妻子一道,装载上收割机,踏上为期近两个月时间的征途,为农户们抢收水稻和麦子,最北到过安徽,最南去过中越边城靖西市。
“那时候,大型收割机数量不多,我们所到之处,很多农民依然靠人工收割稻谷,我看到之后,就驾驶收割机,免费上前示范,他们见用机器收割,省时又省力,我还能帮他们完整保留秸秆,就纷纷请我帮忙收割。”蒋德明说。
图为蒋德明(右一)向青年农机手介绍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林浩 摄经过近五年时间的努力,蒋德明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帮助下,还更新换代了收割机。2009年,他成立了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提供农机作业、维修、培训和咨询等服务,吸引众多年轻人加入,从事跨区域收割水稻工作。
记者近日走访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到,收割机、育秧生产线、插秧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等现代化的农机设备一应俱全,蒋德明还专门设置了机器保养和维修区。
蒋德明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机手,必须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构造和“性格”了然于心,做到提前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能一味等待厂家师傅上门维修,否则会耽误时间。
如今,蒋德明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学生跟着自己学习过农机维修知识,但他知道,他们的收割足迹已抵达黑龙江、吉林等省份。
作为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蒋德明常常接到遇到农机故障学生的求助电话,咨询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都给与耐心指导。
近年来,蒋德明相继获得广西基层农机推广补助项目示范户、广西种粮大户、农机特派员等荣誉称号,今年初,再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图为蒋德明的儿子驾驶农机前往作业现场。林浩 摄如今,蒋德明的儿女和孙子都加入合作社,成为“新农人”,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水稻,帮扶农户400多户。
“我的后辈们都跟我学习农机驾驶和修理的知识,开起机器来特别‘麻溜’,接下来,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规模,探索应用新的农业技术,通过‘人+机械+技能’的生产模式,流转更多土地种粮食。”蒋德明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介绍,近年来,广西加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发掘和培养力度,鼓励支持他们开展农机具研发创新,领办创办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了农机实用型人才“头雁集群”效应,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完)
【编辑:王超】